不盲从.不违心.做自己.随心随性

/ 15评 / 0

在微博上面 收到这样一条评论:“才子你怎么才关注5个人,难道我们就不值得关注吗?”。怎么回答呢:“呵呵 我给我自己的微博就是定位于自己记录一些想法的地方 一句话的自留地 也不会在上面耗费太多时间 我关注我觉得需要关注的人 太多的关注 信息的更新量大 会错过很多对自己真正有用的信息 所以 我的关注很少 自己觉得合适就行 一切都跟着自己的Experience&Feeling走”。
最近在学德语,也在评估自己。在一本书上看到这么一句话“经常重新评估生活和工作是很重要的事情。自我评估的过程会迫使你面对这样一个事实:有时候应当换一个新环境,才能有优异的表现。大多数人都不会经常评估自己的角色,因此往往会在同一个位置上待很多年,安于这种欠佳的现状”。
自己当前是什么情况?自己需要什么?自己的目标是什么?自己如何去做才能达到目标?自己的理想状态又是什么?今年的规划是什么?三年规划又是什么?这一系列的问题又是否认真思考过?“在20出头时,要分清自己想做的事情和别人希望你做的事情真是出人意料地难。别人给了太多“指导”,以至于让年轻人都很难知道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做自己,才是真的生活。
很多时候,很多人,因为没有目的,而盲从,随大流。最后的收获会有,但是肯定不是自己所理想所需要的。整个年轻一代里面都蔓延着浮躁的气息。互联网市场也一样,你弄一个模式出来,我们大家都来复制,最后能生存下来的又有几个?最后在浪费时间金钱后又回到原点。嘴里在叫唤创业做事业,却急功近利,不打好基础,最后两三年肯定有瓶颈,突破不了,只好解散。
又跑偏了,回到开头的话题,微博。微博自己是接触得算是比较早的一批,因为对互联网的关注吧,也算是饭否的第一批用户,滔滔的牌照我还记得是19086位叨客。由于饭否的被关,滔滔和QQ心情的合作,这种产品的体验也基本就到一段落。对新浪的产品,一直很排斥,新闻资讯类总感觉做不好,自己也是跟着感觉走的,觉得满足自己的需求,那么就使用,毕竟互联网同类产品很多,也不止你这一样,这也是用户体验,好,那么我继续,不好,那我就不用。现实点,不盲从,不违心,做自己。新浪微博在还在邀请注册的时候,自己就开通过一个新浪微博,就是看看界面,因为饭否的影响,着实没有什么兴趣,了解后,帐号就不动,封存。三月的时候觉得可以玩微博,也就玩,这也是快速了解一些信息的渠道,毕竟微博也是小道消息最多的地方,而且传播速度快,而从管理学的角度来说,小道消息的准确率是相当高的,基本可以达到75%。开微博后,也一度关注过一些人,20多个吧,后来陆续的删减,最后剩下五个,因为觉得当前自己需要的知识或者是信息,有这五个人就足够,太多的话信息量过大,垃圾信息也多,又用的信息反倒被淹没错过。而且过多的关注也会消耗自己的时间。取自己所需,随心随性,才是最好,盲从违心的做法没有任何意义,用它,就要充分利用它的价值,而不是被它所拖累。现实点说,认清自己的需要,满足,那就下一个。一项一项的走,才是真的做自己。
PS:很少在大下午更新博客 呵呵 今天是个例外 半夜才是思路最清晰的时候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