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句 写给新出生的小外甥 燦燦小朋友 你的出生 我也就正式升级为大舅了 还有你的大舅妈 以及即将出生的小表弟两条街小朋友
911生日 农历8月18日 都很好记哈 等你来深圳 大舅再抱抱你
工作原因 也在接触各类在线教育的产品 因为之前对网络和在线教育也有一定的了解
当回国后继续选择产品经理这份工作 也是想在互联网方面留下点自己的痕迹
有幸碰到好的团队和导师 让自己更清楚国内产品方向工作模式
之前受微博等碎片化的影响 很少能有长篇 记得曾经看过和菜头写过一篇《碎片化生存》的文章
回想起 自己在毕业论文之后 似乎再也没有长文出现 而且微博也似乎更新不多
书架上的书 Kindle里面的书 也是翻页缓慢 即使看过 总结性质的文字也很少能尽快拿出来
阅读,材料收集是份技能 规整为自己的又是一门技能 只有库里弹药充足 才能信手拈来
尤其是产品 要知道自己做什么 要知道同行业在做什么 国外同行业又在做什么
我们能借鉴创新的又有什么 虽然国人都喜欢说什么创新(个人认为很多人将创新等同于新创造)
其实还是需要借鉴已有存在的再微创新 很多人对腾讯的作为颇有微词
认为都是山寨他人的 但是没有注意腾讯概念借鉴来之后自己的微创新
用户体验方面的大改进 记得前几天找材料的时候
看到过百度一位员工做的《QQ音乐和百度音乐App对比分析》
虽然同是音乐App 但在体验方面 你就觉得企鹅的用心
在刚到朴次茅斯大学的时候 老师指导我们写论文的时候
就说过一句话 中文大意就是 作为小年轻 学术刚入门的人 不大可能创造出一个什么新理论
更多的应该是在选定课题 查阅与当前课题相关的研究文献 总结已有的成果
引用过来 但不是原文照搬 而是要用自己的话来表述 然后再适当的做一点点扩展
研究生教育更多的是在教授方法 无论是用在写论文 还是以后工作之后的资料收集
在此基础上面的微创新 重要的资料收集和规整 成为自己的资源库
信手拈来最为合适 也需要适当的将资源形成自己的文字
个人博客转眼也都有六年半的时间了 时断时续的更新
也曾经推出过《访谈体》 当时是在出国前 后续没太更新
前段时间例行App Store 里面关注各类产品动向的时候 看到过推荐的一款App 而且腾讯QQ空间似乎也有过
似乎和自己当年的那篇概念上有类似 只是自己在产品概念上以及对App当初的了解不太深
而又忙于出国准备工作 思维还是比较局限 尤其是商业思维 不过现在走上产品之路
后面又有技术团队支持 就得更开放性的思维和产品意识
结婚前将博客做过调整 最近抽出时间在打造和媳妇共用的一个网站 只能说 当初注册个ileewei 看来还是蛮有内涵的
这个博客的部分日志可能会同步发到那个网站上面
Mark一下 继续前行